中非日报 中国新闻 行走中国•甘肃|卓尼“三格毛”服饰与巴郎鼓舞

行走中国•甘肃|卓尼“三格毛”服饰与巴郎鼓舞

卓尼“三格毛”服饰

卓尼“三格毛”服饰是全藏区保留最完整的古代服饰礼仪的活化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穿这个服饰的女子通常都会把头发梳成三根粗粗的大辫子,所以又被大家俗称为“三格毛”服饰。

“三格毛”服饰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长袍,类似于满族的旗袍,两边开叉。另一部分是罩在长袍上的马夹,藏族人民称它为“库多”。

觉乃妇女和少女在服装颜色的选择上是不同的。妇女喜欢用蓝色、深绿色做长袍,用紫红色或者大红色做库多,而少女则喜欢用深绿色或者粉红色做长袍,用紫红色做库多,在腰上系上一条宽约7厘米的丝绸腰带,腿上穿上大红的裤子,脚上蹬上一双类似于靴子的连把腰子绣花鞋。

这个服饰在颜色的选择上特别抢眼。这是因为在觉乃藏族的眼里,蓝色是天空的颜色,绿色是大地的颜色。蓝色和绿色分别代表头顶的天空和自然生息的大地。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显示出这一古朴民族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审美情怀。

除此之外,觉乃藏族对头饰也十分讲究。光头上戴的帽子就有4种,分别是纱茹帽、窝窝帽、烟筒帽、珊瑚帽。以珊瑚斑嘛帽为例,它是由珊瑚串联而成的梯形帽子,小的这一面于前额对齐,大的那一面披盖在头顶,两边各饰丝带,垂在脑后的左右两边。这个头饰一般在比较喜庆的日子或者有重大接待的时候才会佩戴。

而辫子的最中间则会缀上一块直径约8到10厘米嵌有珊瑚珠玑的阿珑银钱。而银钱印有十二生肖或者藏八宝的图案,意为佛祖保佑十二个月平平安安。银钱从发根到发梢依次串联,一般有20多块,这些珊瑚珠玑和银钱都是财富的象征,因此也往往成为藏族妇女攀比的焦点。

2010年“三格毛”服饰被列为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巴郎鼓”舞

“巴郎鼓”舞是流行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境东部藏巴哇、洮砚两乡藏族群众中的一种民间歌舞,在卓尼当地藏语统称为“莎目” ,是吐蕃古老民间宗教文化的遗存,作为当地群众继承至今的神舞,对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之所以称其为“巴郎鼓 ”舞,是根据其击打的方式和形状,且其使用的特殊道具 —— 羊皮鼓颇具特色。 

追溯“巴郎鼓 ” 舞蹈,则与古羌人的原始祭祀活动有关。古羌族在祭祀神灵时,有“披发跣足,敲击枯木兽皮作舞 ” 的习俗。当地的藏族先民,在沿袭古老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又继承了吐蕃宗教法舞击乐的样式,创造了带长把的双面羊皮鼓,作为他们每年祭祀五方神灵、庆贺五谷丰登,载歌载舞的伴奏道具。当地习俗,每年正月初五为莎目的起日(始跳),正月十五为歇日(结束),正月十六就将巴郎鼓供起。

2006年卓尼原生态巴郎鼓舞被甘肃省文化厅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5月,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非日报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friquedaily.com/cn/433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