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日报 中国新闻 泉州开元寺——千年古刹见证中外文化交流

泉州开元寺——千年古刹见证中外文化交流

泉州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这是海外华文媒体福建采访行在泉州的第一站。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

 

据泉州大开元寺堂主兼知客德远介绍,关于泉州开元寺的始建,有这样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传说唐人黄守恭,家中种桑养蚕,有一片大桑园。一天,匡护禅师向他索要桑园建寺。黄守恭说等到桑园里开出白莲花才会捐献桑地,结果第三天他就看到了该奇异景象。匡护禅师说只索要“一袈裟”之地即可,黄守恭随即应允。匡护禅师将袈裟扔向天空,变成一件巨大的袈裟覆盖了整个桑园。于是,黄守恭便舍弃了整个桑园来建立开元寺。这也是开元寺被赋予“桑莲法界”一雅称的原因。

 

实际上,在唐乾宁四年(897),据时任监察御史黄滔撰写的《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便可查阅到关于泉州开元寺的最早记载——“垂拱二年,郡儒黄守恭宅桑树吐白莲花,舍为莲花道场。”

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现存的大雄宝殿是时任明都督同知的郑芝龙(郑成功父亲)偕僧广轮于崇祯十年(1631年)重建,巍峨壮观。殿内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大雄宝殿之后的甘露戒坛,系中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的24尊木雕飞天。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中国国内古建筑中罕见。

 

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

 

据德远介绍,这两根印度教石柱身上的24幅圆浮雕图案中,有9幅雕刻着印度教古代神话故事,其他则雕刻着中国古代传统吉祥图案及花草图案,可见当时泉州文化的多元开放及本地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

 

开元寺是泉州古城的标志,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遗产。寺内多元文化遗迹反映出宋元海洋贸易带给泉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特征。同时,开元寺作为泉州古城规划的原点、多元文化交流的实证,当之无愧地成为泉州市2021年申遗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22个申遗点之一,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非日报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friquedaily.com/cn/385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